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麟绛民俗看水泉

    信息发布者:yjwyjw
    2018-02-25 18:09:57   转载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□ 郭新虎

        民俗,也称风俗习惯,是水泉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,根据地理环境、文化传统、生活习惯形成的一种地方礼仪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过年请神

      水泉人称春节为过年,大年三十晚上要请神,将门神、财神、书神、祖宗写在一张红纸上,贴在供桌上方。供桌之上摆有油炸丸子、油蛤蟆(白面与红糖为料)、油炸豆腐、烧肉(大粉面为料)数碗供品,上加菠菜装饰,然后烧香放鞭炮。

          东方拂晓,村里人提着玉茭面做的点心(馒头),拿着香先到三圣庙庙内烧香以示对古代圣贤的尊敬。其次到村北的奶奶庙(盼望多子多福)、土地庙(祈求来年风调雨顺)、五道庙(保佑出行平安)、村西高地老槐树下(有人说水泉郭氏家族洪洞老槐树下)烧香。烧完五个庙宇之香火,约一个多小时。村民们为了抢头香,往往起的很早。这种风俗延续至今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习武闹元宵

      武术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,也是强筋骨、磨练意志的体育活动。

      相传,水泉武术起源于上世纪之初,可能是山东省东昌县东旺村的武术师傅李长青来村设场教拳数日,学武术多数是村里10至12岁的孩子,经过李师傅的指教,孩子们掌握了武术基本知识,郭金龙擅长攀刀,申五仁擅长拳击,申虎林擅长战功拳,申花牛擅长舞棍,郭五龙擅挥动长矛,申类孩擅长三级鞭等。

      每年正月初六,擅长武术者在三圣庙前表演。1930年正月十五水泉武术在县政府前表演,台上的县长赐给水泉武术队一面锦旗,上书“革命红旗,民族英雄”。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干板秧歌

      干板秧歌,是流行于民间的一个小剧种,乐器只有锣(大小两种)、鼓、镲几种。唱秧歌者来自各户的青年男女,剧目自编。秧歌队郭表龙打锣,王志刚敲鼓掌鼓板,郭小孩唱《打酸枣》。1963年春节后,县文化局派来王鸡孩指导水泉秧歌队排练干板秧歌,王贵香(女)唱的:“小鸟儿在枝头声声叫喊,乐的我杨丽琴更加兴奋……”的唱段至今记忆犹新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自死坟

      听村里老人讲,位于村东土崖之下是古之自死葬地。某朝规定一个甲子(60岁)的老人,未故,必须出村,进坟葬,葬建在村东土崖之下,形状似砖窑洞,一日三饭由家人送,家里人不使长者孤独寂寞送一只猫陪伴,直至老人病死埋葬。从自死墓葬残砖分析,砖形为长方形,平面无绳纹装饰,可能是五代十国时期,某统治者实行的葬制,有待于研究考证。

      如今,麟绛镇板箱庄的扛桩、水泉的干板秧歌、南街村舞龙、东街的舞狮、郭村的锣鼓、尧泽头的武术等民间娱乐文化正在消失,在民族文化自信时代,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到了抢救弘扬的时候了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